咨 询 预 约 在线评估

宝宝说话急,老结巴,怎么办?爸妈该怎么做才能帮宝宝纠正

2018-02-07  东方启音  浏览:10070

  几乎每个有孩子的家庭,都体验过宝宝牙牙学语时的欣喜。然而,大多数的家庭也经历过这样的焦虑:宝宝说一句话要重复好几次,有的时候还会憋红小脸,讲一句话甚至要用全身力气。遇到这样的宝宝「说话结巴」的情况,爸妈到底该怎么办?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宝宝说话结巴的那些事儿!

宝宝说话急,老结巴,怎么办?爸妈该怎么做才能帮宝宝纠正

  人生那么长,口吃几个月很正常

  所谓的「口吃」,就是我们常说的「结巴」。它是一种言语流畅性障碍,表现为言语间断、重复和延长等现象。

  一般口吃的人,在读单个词语的时候可能看不出口吃现象,但是在自发性的讲话或文章阅读的过程中,尤其是在句子开头,他们的言语往往会出现不流畅。

  一般人群中(不包括学前儿童)的口吃发生率约在1%,学前儿童发生率为3%~5%。

  口吃现象最早可在18个月时出现,2~5岁的时候发生率最高,男女比例为1.6~5:1。

  约有5%的人在一生中有几个月口吃持续时间。

  宝宝的口吃,多数是个「假口吃」

  儿童时期出现的口吃现象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口吃,一般称为「发育性不流利」。

  即指发生在5岁前、暂时性的言语不流利,这主要与这段期间孩子语言发育的特点有关。

  儿童的口吃很少发生在单词阶段,也就是说,当一个孩子只会用单词表达的时候,是不会出现口吃现象的,他们可以说得很流利。

  当儿童语言发展到要将单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的时候,才会出现口吃现象。也就是说,儿童学习语法的阶段是发育性不流利的主要发生时期。

  等到儿童熟练掌握了句法规则以后,口吃现象就会自然消失。大约80%的发育性不流利能够自然地消失。

  所以,当发现家里的宝宝出现了说话结巴的现象时,爸爸妈妈不必过于焦虑。

  为啥会口吃?基因+环境的影响

  儿童口吃的自然恢复,和它是否会持续存在,既受到基因的影响,也受基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影响。

  也就是说,有家族史的儿童,是慢性口吃的易感人群。

  而环境也是影响孩子说话的重要因素。当环境对儿童讲话流利的要求,超过了儿童的认知、语言、运动或者情感能力时,口吃就产生了。

  比如,当父母或成年人说话的速度较快,给予宝宝与说话有关的时间压力,或需要孩子组织复杂的句子,孩子处于兴奋、焦虑状态等时,都容易出现口吃的现象。

  当宝宝出现这些情况,你得带TA去找医生!

  虽然发育性不流利是正常发育过程中的暂时现象,绝大部分可自然恢复,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则应引起重视。

  如口吃的同时,较快出现次要症状,如脸红、面肌紧张或呼吸不畅、抽动、眨眼、伸颈、跺脚、握拳等。

  并出现躲避行为,比如逃避一些如打电话、与陌生人说话、问路、发言等场合,而且宝宝很在意自己的口吃(有心理压力)时,最好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哦!

  家长能做点啥?无视宝宝的口吃!

  如何帮助儿童顺利地渡过这一阶段,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家庭成员的配合,在这里想要给出几点参考建议。

  不要提醒孩子或指出他讲话不流利。

  耐心倾听孩子讲话的内容本身,而不是去听他讲得到底流不流利;要对孩子讲话的内容作出反应,而不是对他断断续续的口吃作出反应。

  引导孩子将他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,不要打断,更不要催促,让他使用自己的词汇,当孩子使用的表达词汇不恰当时,给予一些提示。

  和孩子说话时,慢慢地、平静地重复孩子讲的内容,并随之做出应答,应答时也应当放慢语速。

  在对孩子的话做出应答前,等待1~2秒,帮助孩子稳定情绪,缓解因孩子急于表达出现的口吃。

  每天至少花5分钟时间与孩子聊天,要做到语速缓慢、语言简单、轻松愉快,这既是示范慢速、流利语言的好方法,又能够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句法规则。

  总之,当宝宝在发育阶段出现说话口吃的情况时,爸爸妈妈不必过于焦虑。

  同时,爸爸妈妈更要注意不要把这种焦虑传染给宝宝!无视宝宝的结巴,慢慢地引导和教会宝宝平静地、正确地表达更加重要哦!